前言
东南亚,尤其是马来西亚的疫情,成为半导体从业者心中的一块“大石头”。
这里是全球半导体重镇,也是全球车企维系正常生产的关键,但疫情让这里时刻充满了不确定性,东南亚的蝴蝶每扇动一次翅膀,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风暴就似乎被搅动一次。
半导体重镇
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数据显示,马来西亚占据全球封测产能的15%左右。不仅日月光、通富微电这样的封测大厂在马来西亚设厂,美光、博通、英特尔等也在马来西亚设有工厂。
马来西亚的官方数据显示,2019年马来西亚总计出口了3727亿令吉(折合约5695亿元人民币)的电子产品及相关零部件,也在该国当年的外贸出口中占据近38%的份额。
以马来西亚为代表的整个东南亚同时也是全球车用半导体的重镇,包括恩智浦、英飞凌、瑞萨等全球车用半导体企业,几乎都在东南亚设有工厂。
英飞凌在亚太地区的工厂主要以后端为主,目前在马来西亚有三座工厂,分别位于马六甲和居林。根据近期英飞凌的财报显示,由于奥斯汀暴风雪的原因以及6月起在马六甲的工厂暂停生产20天,其第三季度损失了4%~5%的营收。
恩智浦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有一座封测厂,面积有7万平方米,主要对对MCU、DSP和RF产品进行封测。此外,其在泰国有一座封测厂,生产面积为5.5万平方米,员工3600人,主要生产汽车安全门禁和传感器、射频等产品。
意法半导体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各有一个封测厂,其在菲律宾的产品主要以工业和汽车半导体为主,马来西亚的主要业务是计算机外围设备,汽车业务,在越南主要是工业半导体,泰国则是计算机外围设备和工业半导体等。
疫情又起
从今年开始,马来西亚已经进行了两次行动管制,最近的一次行动管制为期104天,分为四个阶段分批执行。
从马来西亚的官方网站可以看出,目前马来西亚疫苗的接种完成率为52.6%,第一针接种完成率为65.4%,未接种的人数为34.6%。按计划,马来西亚将在今年10月底实现所有成年人完成疫苗接种。
菲律宾的马尼拉则在8月份开始执行第三轮严格的封城措施,并把宵禁时间从原先的晚上10点提前至晚上8点。截止本月初,约有1400万人完成了两剂疫苗的接种,菲律宾的目标是到年底之前,使接种率达到50%~60%。
不过由于病毒在不断变异,而正常生产需要维系,马来西亚总理本月2日表示,疫苗接种完成后,民众应做好在新冠肺炎转变为“地方性流行病”后和病毒共存的准备。
越南也同样表示,一旦达成其疫苗接种目标,越南准备谨慎地适应“伴随着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生活”,截止9月5日,越南第一针疫苗的接种率为18%,第二针疫苗的接种率为3.3%。
车厂预期
目前疫情对全球车企造成的影响比较大,一方面,全球汽车市场的需求复苏,另一方面,缺芯和疫情导致车企被迫停工停产。
笔者统计了全球主要车企的上半年的财报,从数据来看,上半年的汽车销售额普遍上涨,日本两大车企,丰田销量创上半年新高,本田一季度的营收同增68.7%。
美国方面,通用和福特营收分别同增34.67%和17.3%。欧洲车企中,大众营收同增35%,宝马营收同增45.3%,戴姆勒营收同增25%。而中国市场中,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,上半年汽车的产销量分别为1256.9万辆和1289.1万辆,分别同增24.2%和25.6%。
由于上半年增势明显,各大车企对于2021年全年的营收预期整体较为乐观,丰田、本田、通用、福特、大众、宝马、戴姆勒都上调了本年度营收预期。国内市场中,中汽协也上调了全年汽车销量。而像特斯拉、蔚来、理想这样的造车新势力虽然没有给出具体数字预期,但整个新能源汽车都处于上升状态。
虽然,车企们对全年的预期整体呈增长趋势,但由于疫情的原因,增长中总会出现一些影响增势的小插曲。此前,本田、丰田、通用都发布消息下调了销量目标。
丰田将9月份的全球销量从90万辆调整至54万辆,下降了约40%,此前,丰田再次表示,受东南亚疫情影响,公司2021年度全年汽车产量预期从最初的930万辆下调至900万辆,减少3%。
本田将全年销量从500万辆下调到485万辆,通用预计下半年北美地区的汽车销量将减少约10万辆,大众由于芯片短缺,延长在德国的减产时间,戴姆勒也延长了其位于德国和匈牙利工厂的减产时间。
看不清的迷雾
半导体供需平衡就如同大雾天气里的一场马拉松,谁也不知道距离终点还有50米还是2公里,所有参赛者只能在一片迷茫中硬着头皮前进。
虽然在这场缺芯潮中,有人火中取栗,将博世13元/只的芯片卖到了4000元/只,但终究只是个例,真正能平息这场价格风暴的动因还是得看供需关系。
从汽车需求面来看,汽车需求复苏,加上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增加,也带动了车用半导体需求量的增加,尤其是功率半导体和MCU两大类。而从供给层面来看,目前晶圆厂都已经将扩产提上了议程,但从立项到最终的产能释放最快需要两年时间,所以短期内,供需依然紧张。
目前国内的半导体生产制造稳定,上下游产业都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扩产大潮中,而国外疫情暂时未得到缓解,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,未来扩产完成后,国内企业是否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,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。
免责声明:本文章来自腾讯网,不代表宜源的观点和立场。如有内容图片侵权或者其他问题,请联系本站作侵删。